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六國滅亡順序,以及六國滅亡順序及其原因對應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1、六國滅亡順序是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。
2、滅韓是前230年、滅趙是前229——前228年、滅魏是前225年、滅楚是前226——前223年、滅燕是前226——前222年、滅齊是前221年。 秦國滅六國的具體措施是:籠絡燕齊,穩住魏楚,消滅韓趙;遠交近攻,逐個擊破。
秦滅六國的順序順口溜是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。
秦滅六國之戰,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並戰爭,又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,中國曆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。
戰國七雄,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,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,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。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,但已名存實亡。三家分晉後,趙國、魏國、韓國躋身強國之列,又有田氏代齊,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,分別是:秦國、楚國、齊國、燕國、趙國、魏國、韓國。
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: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。除戰國七雄外,還有越國、巴國、蜀國、宋國、中山國、魯國等大國。小國尚有鄭國、衛國、滕國、鄒國、費國等,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,隻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,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。在這七雄之中,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。除秦國以外,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,故稱“山東六國”。
秦國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,共計10年的時間,先後按順序消滅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六國,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麵,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,即秦朝。秦朝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。
秦國先後滅掉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六國。
先是韓國。
1、滅韓:秦王政十七年,內史騰率領秦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進攻韓國,一舉攻克韓都新鄭(今河南新鄭),俘獲韓王安,繼而占領韓國全境,滅亡韓國。
2、滅趙:韓國滅亡後,秦國有兩個選擇,趙國和魏國。以秦的實力來說本來無所謂,但是選擇趙國會更有利些。因為趙國還有一定潛力,擁有河套地區、太原盆地,對東出函穀關的秦軍側翼有一定威脅。
3、滅魏:趙被秦滅亡後,秦即想南下滅楚,但中間尚相隔一個魏國,魏此時雖然已隻剩國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,但終屬秦進軍楚地之障礙,於是決定先滅魏,再伐楚。
本來魏處於“天下之樞”,具有優越的戰略形勢,但由於戰爭頻繁,大量削弱了魏的實力。多年來,在強秦的進攻下,節節敗退,不斷割地求和,魏國大河以北領土被吞食殆盡。
秦始皇二十二年,魏王假三年(公元前225年),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。秦戰地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,很難在短期內攻拔,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,經3個月戰爭,城垣崩塌,魏王假出降,被王賁所殺,魏國滅亡,秦以其地建為東郡。
4、滅楚:秦軍滅趙、破燕並魏後,緊接著大舉進攻楚國。當時楚仍為中國南方大國,擁有今河南西部及東南部,山東南部,湖北、湖南兩省,洞庭湖以東和江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全部。
5、滅燕:在滅趙的過程中,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。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,眼見秦國掃平三晉,就要向自己殺來,卻無計可施。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,即曆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,時值前227年。
刺殺行動最終失敗,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於荊軻的匕首下,他深恨燕國,立即增兵大舉進攻。前226年,秦軍攻下燕都薊(今北京市),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。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千人,窮追太子丹至衍水。
太子丹因潛伏於水中幸免於難。後來,燕王喜經過權衡利害關係,派人將太子丹殺掉,將其首級獻給秦國,想以此求得休戰,保住燕國不亡。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後,秦軍主力就調往南線進攻楚國。
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年),王賁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餘勢力,俘獲燕王喜,燕國徹底滅亡。
6、滅齊:齊國最後一個滅亡,一是因為它處於東麵,與秦國的西麵遙遙相對,兩者沒有直接的利益糾葛。二是齊國一直夢想獨善其身,五國征討秦國時,也保持著中立。
擴展資料
秦國地處西陲,原為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,春秋時期遠較中原地區各諸侯國落後,春秋各國稱霸中原盟會爭雄時,秦常被擯斥於外。但自秦孝公起勵精圖治,任用商鞅變法革新,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和世卿世祿製度,逐漸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政權。對內實行“獎軍功、教耕戰”,對外則連橫而戰諸侯國。
司馬錯又南並漢中、巴蜀,北滅義渠、隴西,巴蜀廣大地區先後為秦所有。後白起率軍攻拔楚都郢,又擊潰趙魏聯軍於華陽,殲滅趙軍於長平,中原地區的大片河山幾乎都在秦國的控製之下。
經過春秋和戰國長期的兼並戰亂,中國社會逐漸向全國統一的趨勢發展。到公元前246年,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,隨著秦滅六國統一戰爭的開始,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強大統一的封建大帝國——秦國,即將在刀光劍影中誕生。六國日漸沒落、秦國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轉之勢。
當秦王政剛即位的時候,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書中指出:秦國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,六國實際上已降到秦的郡縣的地位了。這說明由秦國統一中國,已經是水到渠成了。
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由於社會改革比較徹底,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,新興地主的力量比較強大,經濟發展迅速,軍隊裝備精良,戰鬥力強。到秦王政執政時,關東六國先後衰敗下去,唯獨秦國越戰越強。
齊國向為東方之強國。但到秦始皇初年,齊政權傳至齊王建時,齊威王時期建立起來的霸業早已成為曆史的陳跡,齊國實已徒具東方強國的虛名。它政治落後,經濟發展緩慢,國無賢臣良將,軍無奮進戰鬥之誌,麵對強秦即將發動的並滅六國的戰爭,竟毫無準備,坐以待斃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-秦滅六國之戰
六國滅亡順序順口溜是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。
滅韓是前230年、滅趙是前229——前228年、滅魏是前225年、滅楚是前226——前223年、滅燕是前226——前222年、滅齊是前221年。
秦國滅六國的具體措施是:籠絡燕齊,穩住魏楚,消滅韓趙;遠交近攻,逐個擊破。
經過春秋和戰國長期的兼並戰亂,中國社會逐漸向全國統一的趨勢發展。到公元前246年,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,隨著秦滅六國統一戰爭的開始,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強大統一的封建大帝國——秦國,即將在刀光劍影中誕生。六國日漸沒落、秦國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轉之勢。
當秦王政剛即位的時候,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書中指出:秦國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,六國實際上已降到秦的郡縣的地位了。這說明由秦國統一中國,已經是水到渠成了。
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由於社會改革比較徹底,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,新興地主的力量比較強大,經濟發展迅速,軍隊裝備精良,戰鬥力強。到秦王政執政時,關東六國先後衰敗下去,唯獨秦國越戰越強。
秦始皇滅六國的先後順序依次是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。秦始皇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開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,共計10年的時間,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麵,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,即秦朝。
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,開始親政。秦王政在李斯、尉繚等人的協助下製定了“滅諸侯,成帝業,為天下一統”的策略。具體的措施是:籠絡燕齊,穩住魏楚,消滅韓趙;遠交近攻,逐個擊破。
公元前230年,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,韓國無力抵抗,又無大國救援,所以秦軍長驅直入,一舉滅亡韓國,俘虜了韓王安。
公元前229年,趁趙國發生大地震和大饑荒,秦始皇派王翦、楊端向趙國發動全麵進攻。公元前228年,王翦大破趙軍,俘獲了趙王遷,占領趙國全境,趙國滅亡。
公元前226年,秦軍攻占了燕國都城薊城(今北京市),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遼東。
公元前225年,秦始皇派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大舉進攻魏國。這次王賁采用的是開掘黃河、鴻溝之水,並引至大梁城下。三個月後,魏國都城大梁的城牆被泡崩塌,秦軍攻入大梁。魏王假投降,不久被殺,魏國至此滅亡。
公元前224年,王翦率領60萬大軍伐楚。王翦戰敗冰殺害了楚國大將項燕,占領大片楚國領土。公元前223年,王翦與蒙武各自率軍合擊楚國都城壽春,俘獲楚王負芻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派王賁率秦軍從燕國邊界南下進攻齊國。王賁進軍神速,很快就攻到了齊國都城臨淄,齊王建投降。
至此,秦國全部滅掉了六國,一統華夏。
戰國六國滅亡順序:韓國、趙國、魏國、楚國、燕國、齊國。
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,開始親政。秦王政在李斯、尉繚等人的協助下製定了“滅諸侯,成帝業,為天下一統”的策略。具體的措施是:籠絡燕齊,穩住魏楚,消滅韓趙;遠交近攻,逐個擊破。
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,共計10年的時間,先後按順序消滅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六國,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麵,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,即秦朝。秦朝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。
擴展資料:
秦滅六國的意義
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,從此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麵,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。
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。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,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。這對中國曆史的發展,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。
長期以來,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,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,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,保持國家的獨立,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,有著不可分割的曆史聯係。
關於六國滅亡順序和六國滅亡順序及其原因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,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?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,記得收藏關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關於六國滅亡順序的詳細內容...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